骨質量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但是會在35歲時達到峰值,此后不斷下降,導致缺鈣,最終發展成為骨質疏松,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來檢查鈣流失,抑制骨質疏松出現。
人的骨骼一直都不斷在發生變化,舊的骨質流失之后,人體會合成新的骨質來取代。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骨密度會在20-30歲之間達到高峰。通常在這個階段,男性的骨質數量會比女性多。30歲后,骨骼中的骨質開始緩慢下降,這是因為流失的速度會超過新合成的速度。女性在50歲左右停經后的骨質流失會特別快,但男性則要到65-70歲骨質流失的速度才會跟更年期后的女性一樣,且男女對于鈣的吸收都會減少,進而容易產生骨折的情形。
以下不同部位運動,能幫助強化身體不同部位的骨質:
低至中強度撞擊運動:快走
走路對股骨(大腿骨)頸的骨密度改善效果較為明顯,尤其是快走的效果又會比一般走路來得好。美國一篇采用Meta分析法的研究報告發現,總共分析了8篇單純走路運動的介入計劃,顯示出走路對于停經后婦女的股骨頸密度有改善的效果。另一項快走運動介入計劃的研究發現,快走對停經后婦女的腰椎骨密度具有改善的效果。每周3次,每次30分鐘,持續7個月后可增加腰椎骨密度1%。
股骨頸骨折是髖部最常見的損傷
綜合型撞擊運動:走路、慢跑、爬樓梯
同時進行以上3種活動,可比單一方式更有效,同時能改善停經后婦女多個重要身體部位,如腰椎、股骨、股骨近端等處的骨密度。尤其在60-74歲的停經婦女身上觀察到,在養成走路、慢跑、爬樓梯等運動習慣后,強度也從中到高強度后,一年之后增加了2%、腰椎1.8%、股骨頸3.5%的骨密度。
骨密度儀廠家溫馨提示:適當的運動能有效幫助我們提升骨質量,但是要適度適量,否則只會適得其反,不但會使身體勞損,還會讓導致骨流失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