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減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性骨病。骨質疏松癥在目前醫療條件下完全可防、可治,加強對危險人群的早期篩查與識別非常重要,即使已經發生過脆性骨折的受檢者,經過適當的檢查,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風險。
骨質疏松的的人群患病率
骨質疏松的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增齡相關的骨骼,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增高。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癥和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病率不斷上升。數據表明,目前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36%,其中男性為23%,女性為49%,也就是60歲以上女性中有一半人患有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骨質疏松癥的發病因素和發病機理是多方面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主要是由于絕經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對破骨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破骨細胞的數量增加、凋亡減少、壽命延長,導致其骨吸收功能增強。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一方面由于增齡造成骨重建失衡,骨吸收/骨形成比值升高,導致進行性骨丟失; 另一方面,增齡和雌激素缺乏使免疫系統持續低度活化,處于促炎性反應狀態。
骨密度儀廠家提醒,多種細胞因子也影響骨代謝,降低成骨活性:
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不足,皮膚中維生素D原向維生素D的轉化不足,腎功減退,維生素D的羥化不足;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成骨分化能力下降;肌肉衰退,對骨骼的應力剌激減少,對骨代謝調節障礙,凡此種種,都影響骨代謝,使得成骨不足,破骨有余,骨丟失,骨結構損害,形成骨質疏松。此外,老年人往往是多種器官的共存,這些,以及相關的檢查藥物,都可能引起繼發性骨質疏松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