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近年來深低溫停循環、選擇性腦灌注在大血管術中廣泛應用,但同時造成術后神經功能障礙及術后卒中等神經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仍高居不下。實時術中及術后腦部監測已成為心血管外科腦保護策略中的一部分,理想的監測方法應具備容易操作、可靠性強、結果可重復性強等特點。目前,
經顱多普勒(TCD)廣泛應用于臨床,本文對此進行簡要介紹。
20世紀50年代初。很多學者試圖將超聲波技術應用于檢驗腦組織和顱內血管病變。但由于超聲經過顱骨時有嚴重的衰減,使超聲波難以通過顱骨而進入顱內,未取得成功。1982年Aaslid等將脈沖多普勒技術與低發射頻率相結合,首創了經顱多普勒超聲成像技術,使得無創性監測顱內血流動力學成為可能。國內各單位從1988年陸續引進,開始TCD的應用。其檢測的基本原理是超聲探頭(2MHz)發出一定頻率、一定聲強的脈沖超聲,這些脈沖波被在血管內流動著的紅細胞反射回來后再由探頭接收,并將接收頻率和發射頻率的差值經過傅里葉變換處理后轉換為血流速度。
對腦血流的監測:在心臟手術中,可能產生腦血流的變化影響術后神經系統預后。了解腦血流情況、及時調整手術策略可以改善術后情況。經顱多普勒可以顯示顱內血管的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了解側枝血管的代償情況和腦血管的病變,以及大腦動脈環的分支和交通情況。通過獲得大腦重要動脈的血流頻譜,從而在心臟外科手術中起到監測作用。在主動脈弓部的手術檢查中需要停循環、選擇性腦灌注。如果施行單側腦灌注,是否可以為大腦提供足夠的血供、是否灌注血流可以通過大腦基底動脈環、我們又如何了解灌注情況是灌注時遇到的問題等,TCD都可以幫助解答。
對血液中栓子的監測:TCD發出的超聲波波長,遠大于紅細胞的直徑,作用于紅細胞時會產生散射現象,接收回波大大低于入射強度。然而,當血液內存在異常物質如微栓子時,其直徑一般>770um,超聲作用時產生反射現象,接受回波信號明顯大于紅細胞的反射信號。另一方面,血液與栓子之間的聲阻抗差值較大,栓子的超聲反射強度亦遠大于紅細胞。因此,當血液中有微栓子時,在TCD視頻或音頻中就會出現短暫性高強度信號。這種短暫性高強度信號除與栓子性質有關外,還與栓子的大小和數量有關。微栓子越大,信號越強,微栓子越多,信號越密集。目前TCD基本可以實現偽相的排除,固體和氣體栓子的分辨,并且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雖然大約有10%的受檢者不能通過顳窗檢測且低血流或者深低溫停循環中可能出現信號的缺失。但TCD可以無刨、持續的監測腦灌注,也可以識別出腦血流的瞬變化,這在心血管手術中有其獨特的優勢,今后應將繼續研究TCD在心血管手術中個體化的管理策略以及在手術不同階段的管理策略,及時檢查繼發性腦損害。